悬想:关于“生活、学习和工作”的三层思考(或自我批判)

*写在前面(防杠声明):此文的批判只指向我自己。

1. 第一阶段:生活/学习/工作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→选择题:三选一

2. 第二阶段:生活+学习+工作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→算术题:加减运算


【资料图】

3. 第三阶段:生活(学习、工作)         →问题即答案

第一阶段,生活、学习和工作,是一个三选一的问题。由此,人群中分出三类:要工作,不要学习和生活;要学习,不要工作和生活;要生活,不要学习和工作。

第一类人是所谓的“996打工人”。我们(可能)面对的困境是:重复的、局部的、枯燥的劳动本身,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物化和异化。

第二类人是所谓的“书呆子”,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信奉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。我们(可能)面对的困境是:望梅终究无法止渴,精神食粮终究无法替代面包和牛奶。

第三类人是所谓的“乐子人”,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、“及时行乐”、“seize the day/carpe diem”诸如此类是他们的座右铭。醉生梦死、好逸恶劳,享乐主义。我们(可能)面对的困境是:(滑入)虚无主义的深渊。

第二阶段,意识到三者不能取舍,只能全盘收下,被动地进行加减运算:生活多一点,学习工作就少一点;学习多一点,工作生活就少一点……(蛋糕就那么大,只能切两刀)。我们不得不痛苦地提问和思索:“天呐,我该如何做好生活、学习和工作的平衡?”

不像上一题,无论执哪一端基本上都会误入歧途,而面对这一题,确实有人能够将三者平衡得很好。但本质上,两个题是一样的:将“生活、学习和工作”三者对立起来,对于三者的平衡或许只是非常表面的,其背后依然是暗流涌动、危机四伏,随时都会再度失衡。

于是,就有了第三阶段:取消“生活、学习和工作”三者的对立,学习、工作本身就是生活,学习、工作本身也同时是生活的方式和目的之一,谜面包含着谜底,问题中包含着答案。这要求我们“打通”“生活、学习和工作”,学会将其融会贯通。

如果你的“工作”是教书育人,只教书是不行的,你要懂得“教学相长”。同时,在教学活动中,主动去与学生、家长和同事进行沟通,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,因为这正是你“生活”的一部分。抱怨工作或工作做不好,或许要先从狭隘的思路中跳出来,看看自己是如何生活和学习的。

如果你在学习文学(或准备考试),只读书是不行的,请将书中的想象世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。你要懂得“文学即人学”,文学不是懦夫的避难所,并非“是空中楼阁”,它是对现实问题的超越性回答。

所有的“学习”,本质上都是一样的。课本或书本上的知识,都是有现实针对性的,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回应。要学有所成,要从尝试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开始,从你自己的生命经验出发,最终又回到现实的自己那里。你的“学习”的失败,或许只是因为你太关注而且只关注“学习”了。

思想和行动,总是隔着一层,意识到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。

So, ACTION!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太平洋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